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江河两岸展新绿,实干奋进又一春。
黄土高原,一座座淤地坝默然横亘、拦沙淤地,一系列监测、养护工作正在进行。
云贵高原,技术人员带领少数民族同胞沿着等高线修筑梯田,将坡地变成保水保土的“绿色银行”。
江南水乡,一条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成为当地的风景线、产业带,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
火热实践勾勒出水土保持的奋进图景。2月24—25日,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水保人共同谋划新一年水土保持干什么、怎么干。
严格管控,筑牢坚实生态堤坝
预防保护是水土保持的前置防线,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就是守护水土资源的坚固盾牌。与会代表认为,只有加强预防保护与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才能筑牢水土保持的坚实堤坝。
亮剑——
2024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展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专项执法行动,对68个违法项目全部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黄委副主任马永来表示,2025年将继续做好专项行动后续工作,配合公益诉讼,实现问题整改闭环管理。
出击——
湖北将水保行政执法列入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2024年省水利厅和省检察院挂牌督办仙桃市312家生产建设单位未批先建、未缴纳水保补偿费等问题,督促166家企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追缴积欠水土保持补偿费1400多万元。
聚力——
江西推动市县两级建立水利、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十几个部门的共享共治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质量及监测季报质量抽查,以责任追究强化监管效率,以信用惩戒规范服务市场。
强基——
河北强化监测支撑,坚持“建购享”结合,即建设提升一批、共享共用一批、购买服务一批,优化调整监测站网;坚持“人机智”结合,升级改造监测设施设备;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野外台站,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现代化水平。
统管——
水利部强化流域统一治理管理,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推动构建流域联防联控联治格局,建立流域片“1﹢5﹢N”协同监测与基础研究专项机制,并率先组织开展相邻区域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衔接。
2025年,水利部将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开展分类分级管理,强化结果共享应用;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加强协同监管和联合执法,加大典型违法案例曝光力度,让水土保持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精准治理,培育优质生态产品
漫山遍野的柚子林,琳琅满目的生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科研赋能……2月24日,参会代表走进上饶市广丰区西坛小流域马家柚种植基地,品尝柚味美食,欣赏秀美山川,纷纷为西坛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和综合成效点赞。
放眼全国,2024年共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677条,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83%。
“过去一年的治理规模,是2017—2023年每年平均治理规模的近8倍。”水利部松辽委员会副主任郭海介绍,2024年,松辽流域利用增发国债项目,治理侵蚀沟2.77万条,保护耕地656.7万亩,每年可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亿斤。郭海表示,松辽委将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守护好东北黑土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狠抓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实施,2024年长江流域完成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4757平方公里。长江委副主任胡甲均介绍,长江委将持续做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为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贡献力量。
我国虽然已连续多年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的双下降,但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弱项。与会代表认为,目前优质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等水土流失治理区域的治理成果亟须巩固。
2025年,水利部将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的提质增效,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将于今年陆续发布划定成果,严格实行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着力培育优质生态产品。
持续创新,塑造强劲发展动能
在2024年水土保持成绩单里,改革创新是当之无愧的“得分王”。这一年,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破土而出,改革创新实现多点突破——
19条小流域生态产品转化交易,交易金额近10亿元;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量77.5万吨,交易金额3078万元。全国首单坡改梯、侵蚀沟治理等新增耕地指标交易,分别落地安徽定远、辽宁抚顺。全国首批水土保持土石余方资源信息共享数智匹配在浙江成功签约,实现“水土流失治理源头减量,生产建设项目取土有源”的双赢。
水利部要求,要探索建立投入循环机制,各地要落实好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制定以奖代补等政策文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安徽今年选取滁州、六安、安庆等市推广定远‘首单’经验,实现坡耕地新增耕地指标交易多点开花、全面铺开。”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储涛说,“我们要把单个‘盆景’打造成整片‘风景’。”
2024年,福建省龙岩市首创水土保持司法碳汇机制,并应用于生态刑事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龙岩市水利局局长熊瑞春说,目前龙岩正在将司法碳汇机制应用于一批生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不断拓展延伸机制的适用范围。
浙江建设全国首个土石余方资源信息共享数智平台,目前已匹配水土保持土石余方149.4万立方米,节省企业取土弃土成本、实现效益增值超1亿元。浙江将力争用3到5年时间,让土石余方资源化利用市场匹配更便利、更高效、更广泛。
今年年初,全国首单淤地坝碳汇交易落地陕西省榆林市高西沟小流域。陕西省水利厅表示,将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黄委上中游局表示,将配合制定《水土保持碳汇评估与核算技术规范》,继续推进梯田、淤地坝、小流域综合治理碳汇方法学研究及编制,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了解到,水利部正在加强与生态环境部的对接沟通,积极推动淤地坝等项目碳汇方法学发布。随着DeepSeek(深度求索)的强势崛起,AI大模型正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与会代表认为,水土保持必须更加积极主动拥抱新科技,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在计量、监测、监管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培育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负责人认为,一系列创新实践证明,水土保持进入新时代,需要广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部门壁垒,凝聚各方力量,优化整合资源,助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多方共赢。
人勤春早功不负,奋斗实干启新程。2025年,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水保人将坚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以更坚定的步伐、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奋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