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点亮移民“安居梦”

——福建大力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4-08-23 09:4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增添公园、修路架桥、绿化美化……连日来,福建龙岩市连城县新泉镇后扶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各项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全新移民镇村呼之欲出。

  福建省聚焦“润泽库区、造福移民”新目标,在努力打造“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的基础上,高标准策划库区移民村发展新路径,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扶持库区产业发展,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库区移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满足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美家园 擦亮名片

  龙岩市连城县新泉镇位于矶头水库库尾,境内红色旅游、温泉、美食资源丰富。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3次进驻新泉,开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训”,开创了我党我军历史上政治、军事整训正规化建设的先河,成为了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的起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推进,移民群众对提升乡村形象面貌和景观休闲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实施新泉镇移民后扶项目,是回应库区群众热切期盼,用好用活中央对老区苏区扶持政策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新泉镇副镇长曹秋萍表示,“我们正锚定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以赴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早日竣工。”

  项目以“一环三区六节点”为总体布局,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并与周边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温泉理疗相结合的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的实施建成,不仅能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移民生活条件,助力革命老区建设,弘扬“新泉整训”精神,更能进一步擦亮“旅游名片”,加快补齐移民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增加移民就业机会,拓宽移民就业渠道。

  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一个个后扶项目的“拔节”生长,掀起八闽大地上百舸争流、逐浪竞高的库区乡村振兴建设新热潮和大发展。

  聚焦助力库区乡村振兴,福建省近年来整合资金资源靶向施策,提高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从根本上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为移民安居乐业、就业增收创造有利条件,涌现出一幅幅“显山、露水、融绿、秀村”的移民生态幸福画卷。

  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

  “五一”期间,闽清县雄江镇火“出圈”。

  “养好景、建好景、卖好景。”省移民发展中心派驻雄江镇梅雄村第一书记郎鹏介绍,“以水乡渔村为特色,打造康养度假农业休闲滨水小镇,梅雄村从过去凌乱破旧的库区移民聚居地变成了如今游客眼中的‘小洱海’和水上的‘布达拉宫’。”

  随着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持续投入,梅雄村环境更加优化,产业不断升级,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越来越多库区移民端上文旅“新饭碗”。如今,梅雄村以建成“闽江宿旅第一村”为目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专业管理团队”的运营模式,形成村民业在其中、富在其中、和在其中、乐在其中、居在其中的“五在格局”,为打响“闽江乐游”名片赋能增效。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梅雄村工作日客流量已达到300人左右,节假日达到900余人次。

  从大山中的库区渔业乡镇,到新晋的周边游网红打卡地,雄江镇的华丽转身,折射出不一样的产业助推库区乡村振兴之路。抓好产业发展,事关移民后期扶持成效,更是移民发家致富的核心关键。

  福建省因地制宜结合水库移民产业发展优势,推动“输血”扶持向“造血”扶持转变,涌现出一批田园风光型、文化特色型、产业发展型的库区乡村振兴特色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正在朝着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大步向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