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河长名片
平潭综合实验区苏平片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四级调研员
平潭综合实验区苏平片区副河长
平潭苏平,千里云海,长风掠帆。
苏平片区位于平潭岛北部,三面环海,东与君山片区接壤,南与金井片区毗邻,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地质遗迹众多,被称为“平潭的北大门”。
如果鸟瞰苏平片区,人们的视线会不自觉随一条条河流,从海边一路逆流而上。这些河流,就是林鹏飞负责的上攀溪、江楼溪、门前溪等苏平片区内的河流。
人与水相依,城与水交融,是这里的地域特点。这样的特点给林鹏飞的“治水”带来更大的挑战。
面对挑战,解决难题的办法,在林鹏飞看来,不畏挑战、用心服务的“治水”态度,因势利导、科学治理的方式,是他几年来成功的秘诀。
而在治水工作中,让群众富足、安宁,是他认为最有意义、最有成就感的事。
“绿色生态,用心服务,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则是我们的目标。”林鹏飞说。
因势利导 四两拨千斤
相比于其他水域的治理,由于临海,受东北季风影响,澳口朝北面的长江澳常有飞沙,上攀溪国彩村入海口容易淤沙堆积,造成河道入海口堵塞,难以行洪,存在洪水安全隐患。
2022年5月下旬,根据气象监测预报,平潭将迎来连续暴雨的较长汛期,解决上攀溪入海口堵塞问题迫在眉睫,如何将水患化解于未发生时?林鹏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解决这个大问题,林鹏飞不惧恶劣天气,组织有关专家人员多次奔赴实地调研,多方论证思考解决方案。
“每年清理河流淤泥工程量大,且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非常不划算。我就想是否有办法解决入海口反复堵塞的问题。”在处理过程中,林鹏飞深感为难:建水闸本来可行,但资金有限,且有200米海岸线保护的相关规定,无法落实。
并非水利专业出身的林鹏飞并没有因为困难而畏惧,而是反复查阅资料,学习都江堰河道治理启示和经验,多次驱车到上攀溪入海口,独自一人静静观察潮水涨落情况,思考破解之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根据潮水涨落和河道行洪印迹,林鹏飞提出了顺着河水重力流向,以及利用潮水涨落的自然规律,顺势开挖一条宽2米、 深1—2米的引流通道,仅仅花费1.8万元,便解决了上攀溪入海口反复堵塞问题,化解了汛期安全隐患。
而该工程在施工时,还尊重潮水涨落自然规律和河水自然流向,起到了长效护航上攀溪的效果,自此以来,上攀溪入海口再也没有发生过行洪堵塞问题。
急民所急 治水刻不容缓
解决上攀溪入海口行洪隐患,林鹏飞再次将目光着眼于全域河流堵塞问题。
苏平片区瓦瑶村的江楼溪,流经瓦瑶村大片的农田。在瓦瑶大桥下游一公里处,仅有一个直径1.2米、长度1.5米的水泥排水通道,遇到台风等强降水天气,根本来不及排水。加之溪边的防护林枯枝败叶掉落,常常造成排水口堵塞。
来不及排水造成的后果是河水倒灌,淹没附近的农田。瓦瑶村村民曾多次反映,却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林鹏飞决定解决这个问题。
了解基本情况后,林鹏飞立刻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地调研,寻找破解办法。由于该河道靠近瓦瑶大桥部分已列入部门清淤治理计划,但该排水通道未列入项目设计改造提升,如若上报请求变更项目规划设计,则需要一段时间的变更审批流程。
因为汛期将至,这个时间林鹏飞等不起。他马上组织施工人员在瓦瑶大桥下游增加了5组共15根直径1.5米的水泥排水管,大大增加了排水口面积,从而行洪顺畅,彻底解决了瓦瑶村周边农田被淹问题。
“反映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村民们的“心头大事”被一次性化解,每次见到工作人员,都会激动地表示感谢。
面对村民的感谢,林鹏飞认为,他只是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而让群众富足、安宁,就是河道治理工作中最有意义、最有成就感的事。
守护成果 探索新模式
林鹏飞的“治水”工作成绩,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2023年11月他也被评为“最美基层河长”。
面对荣誉和赞誉,林鹏飞信念坚定、目标明确,他说他要继续将“河长制”落到实处,将“治河”成效再次提升。
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放在心上,推进重点流域治理,清理河道垃圾……在河长工作岗位上,林鹏飞用实际行动感染群众、带动群众,让群众从河道治理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河流养护工作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我们会通过平潭融媒体、苏平片区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村广播等进一步加强宣传,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环境会越来越好!”林鹏飞介绍,他还通过组织平潭中小学参与“河小禹”行动,汇聚青少年力量,定期开展爱河护河活动,树立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就这样,在林鹏飞在完善制度、制定整治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河道巡查、发动群众监督等一系列“组合拳”下,不断探索河道管护新模式,持续推进上攀溪、江楼溪、门前溪等辖区内流域的治理工作,回应群众所期所盼,全力做好治水兴水文章,把河长制工作扛在肩上、记在心里、落在实处,确保了“河长制”全面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