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新网:徐江洲:“白发河长”的绿水保卫战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4-06-13 09:3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河长名片

  徐江洲

  黄潭镇镇长

  黄潭河段河长

  宛如一条巨龙的金溪,从三明市将乐县黄潭镇蜿蜒而过,两岸乡镇村庄星罗棋布,黄花数畦、绿树成荫。

  每天,在河畔镇政府工作的徐江洲总会抽空沿江巡查,在美丽风景中,一抹白色已成为乡镇居民司空见惯的“景色”。

  一头灰白头发的徐江洲,被人们昵称为“白发镇长”。虽然满头白发,却是精力旺盛。巡河、排查、走访……一系列的河长工作,都是在繁忙的乡镇工作中兼顾。

  他负责的金溪河段,河道线长30公里。看似不长的河道,却让他感到责任重大。因为这一段河流,位于将乐县西南部,是国家级生态乡镇,森林覆盖率达86.4%。

  如何让这里的生态不被破坏且更上一层楼,便成为摆在徐江洲眼前的一个难题。

  保护生态以“治水”破题

  作为镇长,推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是在肩责任;作为河长,确保河流长治久清是日常工作。当二者相遇,让徐江洲一下子打开了工作思路:他选择了以“治水”作为破解难题的切入点。

  金溪不“金”,是他首要解决的问题。

  “以前金溪河岸的垃圾乱堆乱放,许多村民都在河岸边养鸡鸭,味道难闻,很多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在黄潭镇将溪村的村民揭炳求印象中,脏乱差在以往金溪司空见惯。

  为让金溪重新焕发光彩,徐江洲积极争取资金,奔走在项目一线,主动进村入户推进工作,大力推动实施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集镇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垃圾分类收集点和农村公厕新建项目。

  “既然是一河之长,就该把责任担起来。”每次巡河后,徐江洲都会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镇河长办,并督促相关责任人跟进解决,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他累计巡河100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0余个。

  在徐江洲的带领下,金溪黄潭段“黑臭水体”不复存在,河水越来越清,景色越来越美。镇里的亲水平台、生态码头、河滨公园、河滨步道等一个个美丽景点,吸引着众多村民和外来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将治河大事“装进”心中

  金溪焕“金”之后,保持、提升水质和环境的重任其实更重。因此,徐江洲并没有因为取得一定的成效就放松警惕,而是将巡河、护河当成心头大事。

  “金溪是将乐县的母亲河、闽江的上游,守护好金溪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徐江洲的工作单位就在金溪河旁,每天上下班,他都会沿着金溪往返巡河,检查河岸上的垃圾、水面上的漂浮物,查看是否有污水排出等,由此还演绎出一个生动的“护河”故事。

  金溪盛产肥美鱼虾,因此河域附近出了许多“电鱼客”,他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惜铤而走险。为了对辖区内电鱼的非法行为形成震慑,徐江洲常常带头周末值班巡查、半夜巡河。

  在一次巡河过程中,他发现有村民在小溪内非法电鱼,正准备上前制止时,村民却逃跑到山上躲了起来。徐江洲没有放弃,他上山找到该村民,在他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地劝说下,村民最终下山“自首”,并主动上缴了电鱼工具,写下承诺书,还自愿加入护河队伍当中。

  这个故事在当地一时间被传为美谈。

  将护河大事时时“装”在心中的徐江洲,得到了将乐河长版上下一致认可。将乐县河长办干部肖燕清告诉记者,对于河长工作,徐江洲非常尽责,每当县里开展“清四乱”行动受阻时,他总是亲自带队整改,高效地推动了工作的完成。

  长治久清的“1+N”模式

  “治理是第一步,如何让金溪保持长治久清才是我们的最大挑战。”徐江洲清醒地认识到,不能被眼前取得的成绩而迷失初心,河长工作是要让河水长治久清,任重道远。

  基于长期积累的一线经验,徐江洲敢于先行先试,探索出黄潭镇“1+N(河长、综治、生态等)”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智慧河长、视频互联等多功能,“线上”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线下”建立“黄潭镇生态综合管护队”,配备15名专业管护队员,分组统筹协调片区管护工作。同时,进一步扩大工作职责,将河长工作融入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垃圾清理、清淤清障、护林巡山等工作,有效解决辖区内河道、道路、村庄等突出环境问题,实现“水清、路畅、村净”三个目标。

  徐江洲认为,治河还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共同维护,才能长治久清。

  自担任基层河长以来,徐江洲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和河长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河道治理、发挥监督作用的村民及时表彰奖励。同时,充分利用各宣传平台,加强对治水护河工作的宣传,着力增强沿河居民及企业主的意识,积极引导和营造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

  “现在大家对治水的认可度很高,无论是建设河滨步道,还是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群众都乐意支持我们。”对于未来的目标,徐江洲表示,将继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让金溪更美、更绿、更清,为闽江下游提供更好的水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