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波光粼粼的筼筜湖湖面上白鹭群飞,在看似平静的湖下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近日,一些市民发现,筼筜湖湖面出现海藻聚集的情况。对此,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表示,该现象并非水体污染所致,而是水环境不断改善的重要标志。
那么,筼筜湖底为何有海藻?这些海藻又有哪些作用呢?
湖底蕴藏“海底森林”
漫步环湖步道,水清岸绿、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筼筜湖就像一条明澈的轻飘带横贯厦门市中心,成为厦门这座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会客厅”和“门面担当”。同时,筼筜湖也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贡献着力量,其中湖底的海藻功不可没。
那么,湖底的海藻从何而来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筼筜湖的纳排潮功能。筼筜湖是城市中心特殊的“海”,通过西堤的纳排潮闸与外海连通。每天,筼筜湖纳潮时,会带进很多外海的海水,海藻孢子存在于海水当中,随着纳潮进入筼筜湖,并扩展到湖区每个角落。在适合生长的季节和条件下,海藻慢慢生长起来,逐渐形成一片“海底森林”。
据悉,早年间,筼筜湖污染严重,不适宜这些海洋生物生长。后来,筼筜湖启动多轮整治成效显著,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灵在此安家繁衍,成为湖区生态环境提升的显著标志。
分布区域和品种不断变化
那么,筼筜湖的海藻有哪些品种呢?据了解,筼筜湖常见的大型海藻,有浒苔、松藻、石莼、水云等,近期在局部水域还发现了较为少见的川蔓草等海藻。
这些海藻造型独特:松藻呈枝丫状,形似鹿角,主要生长于护岸或岩石上,远远看着就像一根根树枝;石莼是黄绿色的,被誉为“海中翡翠”;水云呈外观褐色或黑褐色细丝状,也被日本人称为“长寿菜”。
随着筼筜湖生态环境提升,海藻的数量和主要品种不断发生变化。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自2018年起,湖区内湖、干渠水域出现了大量的松藻,石莼、浒苔等大型海藻在湖区各段水体均有发现。海藻的主要品种,也由早年的以石莼为主,转变为目前的浒苔、松藻等多种藻类并存。
小小的海藻看似不起眼,实际上是湖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稳定剂”,滋养着整片湖区。海藻可以调节水体中的悬浮物,溶解氧、重金属和营养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并为湖底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同时,海藻生长旺盛,光合作用效率高,可为湖水和大气增加氧气含量。有些海藻还是底栖生物和鱼类的天然饵料。“总的来说,海藻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育幼场、避难所和大量的氧气,高效地净化了水质,也是赤潮的天然‘克星’。”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说道。
海藻上浮是天气所致
随着筼筜湖湖区水环境不断提升,湖里面的营养源也就是污染物减少,大型海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含量持续下降,因此,虽然大型海藻生长区域不断扩大,但生长量呈下降趋势。不过,近期,一些市民发现,筼筜湖湖面出现海藻聚集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海藻属于较为原始的植物类型,并未形成分化完整的根部,仅由植株底部的固着器与湖底相连。一旦出现强光照的温暖条件或底泥受扰动的情况,固着器便难以固定住藻体,从而导致海藻上浮。除了雨天底泥扰动外,晴朗天气时的强烈阳光照射,也会“吸引”海藻上浮。这个过程就好比是植物季节性落叶,是自然界正常的生长规律。
为避免出现海藻在湖面扎堆的情况,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每天监测筼筜湖水质变化,定期观测海藻生长情况,安排保洁队伍及时清理漂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