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木兰溪,福建省内六大重要河流之一。从曾经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清波安澜,这条100余公里长的河流,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沧桑巨变。
莆田市的“母亲河”木兰溪,发源于戴云山脉,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05公里,一路东流入海,哺育着莆田大地,但也水患频发。
1999年12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木兰溪治理之难,难在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客观环境。最为突出的是两个技术难题:一是木兰溪处于沿海淤泥地质,在此基质上筑堤,无异于在“豆腐上筑堤”;二是木兰溪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行洪不畅,裁弯取直,抗冲刷难度大。
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软土抗冲刷的世界级难题,国内权威水利专家研制出“软体排”技术,并通过了水利部的技术鉴定。
为了让“裁弯取直”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减到最小,国内权威水利专家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全国首个物理模型,并在木兰溪张镇段进行试验。1999年12月14日,试验结果确定可行,治理具备开工条件。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了7.36公里。2011年,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洪水不设防”的历史。
近20年来,莆田市不断深化拓展木兰溪治理内容。截至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近50亿元,5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段总长37.4公里,占下游河段七成以上。木兰溪下游地区已超过10年未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县级以上城区防洪100%达标。与此同时,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支流,木兰溪治理坚持安全生态相结合、控源活水相结合、景观和文化相结合,开启了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新征程。
如今,莆田从“福建省内唯一一个洪水不设防的区市”,跃升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木兰溪全面实现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2023年年初,木兰溪综合治理工程成功入选“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