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福建:破解“卡脖子”难题 打造库区移民新样板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事关民生福祉、社会稳定,是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

  福建省在实际工作中面临扶持项目小而散、整体效果不够明显,项目实施进度慢、资金绩效低等实际问题。一个个“卡脖子”难题,考验福建水利人的智慧与担当。

  2020年以来,在水利部的重视和支持下,福建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助力库区乡村振兴、促进移民共同富裕为主线,通过面上调研、点上解剖、综合分析,逐级筛选,分四批建设54个省级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取得了库区民生显著改善、稳定局面明显巩固、移民群众日益满意的良好成效,打造了库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靶向精准发力 打好破局组合拳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迎着清晨的阳光,站在涌溪水寨的观景台上,眼前烟波浩渺,青山雾绕,仿佛桃源仙境。德化县桂阳乡涌溪库区实施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后,使偏僻落后的山区蜕变为生态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

  从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乡村肌理等特征出发,德化县依托库区水资源,提升当地水生态,布局山区村特色,串点成线,跨区连片,留住乡野农趣,大力营造美丽、和谐、幸福的人居环境。2019年12月,德化县被省水利厅列入福建省首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示范区,通过使用后期扶持资金,坚持系统治理,着力补齐库区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短板,努力破解过去项目“小而散”问题,联村跨镇策划,区域统筹实施,高效建设“显山、露水、融绿、秀村”的移民生态幸福家园。

  “北丰满,南古田”。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福建古田溪水电站,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梯级水电站、第一座地下厂房水电站。时至今日,福建省已有近百万水库移民,分布在全省78个县(市、区)583个乡镇。

  做好水库移民工作,完善体制机制是关键。

  “我们通过建立组织领导、协调联动、责任落实、定期通报、考核推动‘五个机制’助推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提质增效。”福建省水利厅水库移民处相关负责人说。

  福建省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在充分征求移民群众意见基础上,整合移民后扶资金,按照“县申报、市推荐、省确定”的方式,筛选具有典型代表的县(市、区),创新开展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

  在资金和项目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福建推进资源整合,对项目和资金两个要素开展跨村、跨乡镇、跨年度、跨部门整合与统筹。资金层面,纵向整合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省级水库移民扶持基金,横向整合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专项资金;项目层面,由以往以村为申报主体转为以乡镇为最小单元,策划生成项目,提高项目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升项目实施效果。

  因地制宜扶持 以产业带动致富 

  夏日晴空,五丰村璜山库湾水面波光粼粼,放眼望去,古色古香的环库湾栈道一面临水,一面与岸边花田亭廊紧密相连。这是龙岩市上杭县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也是福建实施的第二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之一。

  下都镇五丰村位于棉花滩水电站库区,渔业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上杭县因地制宜做好建设规划,从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入手,将客家文化、移民文化和库湾的独特山水风光融合,打造集休闲、娱乐、旅游、农产品展销等于一体的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

  一颗颗黄灿灿的果实挂满了枝头,在东张镇道桥村大坪山的柚子采摘园里,工人在忙碌。

  “我们是福清最大的柚子种植基地!今年预估产量超1200吨,每年都在递增。”福清市惠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枝煌欣喜地说。

  位于福清的东张水库,近2万名库区移民因为项目建设告别故园,集中安置在东张镇及周边。其中东张镇作为水库移民大镇,列入后期扶持范围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共8131人,涉及13个行政村。

  作为水源保护区,工业企业难以在东张落地,在库区政策帮扶下,东张以旅游、农业产业为发展重点,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形成“文旅﹢农”深度融合新业态,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带动村民增收。

  同样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密码”的还有三明市沙县区。在沙县区移民创业园内,平坦的道路旁一栋栋厂房整齐排列,园内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调味酱的香味。厂房内,工人们忙着生产作业。

  移民创业园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对水库移民陈其潘来说是个转折点。过去,他和妻子在村里务农、打零工,收入不稳定,时常难以维持家庭开销。

  2023年年初,夫妻俩经人介绍到园区内务工。“以前做农活收入不高,现在来这里上班,一年下来两人收入加起来有8万多元,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陈其潘显得很高兴。

  移民创业园是沙县区利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改善移民生活的一个大胆探索。在沙县区,像陈其潘一样的水库移民共有21716人,分布在全区7个乡镇31个村。

  以往,移民后扶项目主要用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移民生活环境有一定帮助,但无法形成可持续收益。

  沙县区先行先试,将省级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与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积极探索资产型项目转型升级,将移民创业园打造成沙县小吃连锁产业的前端“中央厨房”,促进项目效益有效发挥,助力库区乡村振兴。

  福建省水利厅水库移民处工作人员介绍,福建共有5个县(市、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先行从实从精打造产业发展类移民省级后扶示范区,以产业扶持推动移民增收致富。

  美丽家园呈现新貌,移民收入稳步增长。从“财政输血”到“产业造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福建因地制宜推进库区产业发展,切实加快移民增收致富步伐。2020年、2021、2022年福建省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0416元、22751、24756元,同比增长6.81%、11.4%和8.81%,均超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

  强化政策支持 让“移居”更“宜居”

  通畅宽敞的村道、整齐划一的民房、岸绿景美的环湖步道……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东关镇,库区移民村东美村内一派新景。

  “近年来,我们村路宽了,灯亮了,公园建了,环境好了,晚上跳广场舞的村民都多了起来。”谈到如今的生活,居住在东美村的山美水库移民陈建通满脸笑容。

  山美水库位于晋江流域东溪中游,是一座集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生态调节等综合性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承担着下游300多万人口防汛安全和600多万人口供水安全的重任,同时也是福建向金门供水的水源地。

  从经历举家搬迁重建新房,到享受后扶项目落地、村庄硬件升级等福利,永春县组织实施省级移民后扶项目示范区建设,用好用活移民政策,让每一位移民直夸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截至目前,示范区8个子项目均已完工。在整治环境的同时,重视文体配套设施升级,同步开展移民特色休闲街工程等项目,进一步补齐村里的场地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丰富移民的日常文化休闲生活。

  在福清市白豸公园,夕阳下,湖面波光粼粼。70多岁的黄财梁在散步,公园里有很多村民,大家互相招呼,聊上几句家常。

  黄财梁从库区搬迁到东张镇街超过60年。“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镇街不但热闹起来,环境也越来越好。”黄财梁说,每天傍晚他都要到白豸公园、移民公园或者环湖漫道散步,这也是很多村民的选择。

  让“移居”更“宜居”。福建省共有43个县(市、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打造美丽家园类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着力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建设移民美丽家园,有效改善了库区村的生活条件,涌现出一批田园风光型、文化特色型、产业发展型的库区乡村振兴特色村。

  “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是水库移民工作不懈追求的目标。环境改善了,生活提升了,同时,还要把每一笔移民资金用在刀刃上,让每一笔移民资金都在严格规范的监督下,推动移民工作增质提效。

  福建省水利厅先后出台《福建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福建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怎么用、怎么管、如何分配都有了指南。省级制定资金投向,分配下达资金及绩效目标,加强年度计划审核和项目管理;市级负责组织审批项目年度计划并协调指导项目实施;县级负责编制项目年度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做好资金绩效管理。

  2022年财政部、水利部对福建省2021年移民资金绩效考评成绩为91.91分,进入全国优秀行列;移民对后扶政策实施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5%以上;庆祝建党百年和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等重点时段水库移民实现“零上访”……这些都是福建水库移民工作效果的最好证明,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十年间,福建以改善库区民生为己任,以促进库区和谐为目标,加大后期扶持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2年,全省已累计建成美丽移民村408个,打造“一村一品”移民村210个,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持续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如今,走过福建水库移民的一村又一村,绿意升腾,生机涌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