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福建泉州:七库联通 城乡“解渴”

来源: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2-03-02 10:20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企业生产车间内,陶瓷原料、釉料制备热火朝天,农产品加工生产线持续运转……企业生产一改往年冬春枯水期用水紧张的窘境,这与彭村水库的建成密不可分。

  作为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项目之一,彭村水库有效解决了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问题,成为泉州市优化水资源配置、打破典型“缺水区”桎梏的缩影。如今,七库连通工程建成,有力保障泉州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大型工业企业用水需求。

  七库连通 破解缺水难题

  眼下,位于泉州市泉港区的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开足马力生产。过去,用水可是公司的大难题。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与规划部副总经理蔡锡平说:“公司生产用水主要来自菱溪水库和湄南供水工程。去年枯水期,菱溪水库水量不足,改由湄南供水工程加大供水,但湄南供水工程供水量大幅度提升,管道最大负荷供水存在爆裂风险。一旦管道爆裂,我们将面临全线停工停产的局面。”

  泉州人均水资源量仅1118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2。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一度制约泉州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破题?“围绕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泉州市作出建设七库连通工程的部署。工程于2014年开工建设,2021年年底全面建成通水。”泉州市水利局局长刘建兴说。

  七库连通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水源工程彭村水库,除险加固泗州、菱溪两座水库,建设龙门滩引调水、山美至惠女引调水、惠女至菱溪黄塘引调水、陈田至泗州引调水等工程,将彭村、龙门滩一级、山美、惠女、菱溪、陈田、泗州等七座大中型水库连通起来,推进沿线110多公里流域综合治理。

  “七库连通工程建成通水后,菱溪水库水量有了保障,公司用水难题迎刃而解。而且随着水质的提升,蒸汽系统、循环水系统受水质影响小,保证了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蔡锡平说。

  联合调度 增加调蓄水量

  初春,位于闽江流域大樟溪浐溪干流的彭村水库,碧波荡漾,风光秀丽。“彭村水库建成,使德化县城区供水保证率由36.3%提高到98.5%,保障了德化县近30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彭村水库水资源调配中心主任陈建福说。

  这一点,德化县雷峰镇朱紫村村民林贵明深有体会。“以前我们都是喝山泉水,下雨天水浑浊,干旱天水发臭,很闹心。2019年,德化县蒲坂水厂建成,我们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林贵明所说的蒲坂水厂,水源就来自彭村水库,可以为德化县盖德、英山、大坂、高阳、三班、朱紫、蕉溪、龙瀚及周边高海拔区域的居民供水。

  “彭村水库不仅是德化城区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同时通过与下游龙门滩水库联调,可将闽江大樟溪的优质水跨流域调入晋江东溪,是晋江下游600多万泉州人民的应急备用和战略性水源工程。”陈建福说,彭村水库建成,确保了闽江流域每年4亿立方米优质水调入晋江流域,缓解泉州沿海地区用水紧张。

  “七库连通工程建成通水,闽江、晋江、洛阳江、菱溪、坝头溪等5个流域实现互连互通。同时,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还可实现‘上蓄下引、资源互补、丰枯调剂’,增加整体调蓄水量。”刘建兴说。

  如今,泉州市受水区多年平均可增加调蓄水量1.55亿立方米,不仅实现了泉港区、惠安县、台投区的双通道供水,而且有力保障了沿海片区生活生产用水和石化基地等大型工业企业的用水需求。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