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视频专栏

莆田木兰陂水利风景区

来源:福建河湖长制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12-29 15:39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12月23日,水利部公示了第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名单。由省水利厅推荐的莆田木兰陂水利风景区典型案例入选。  

莆田木兰陂水利风景区 

  景区依托木兰陂灌溉工程而建,属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 

  通过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大投入、提升规划,科学保护利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水利遗产保护利用典范”景区,塑造了“木兰陂”品牌,亮相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享誉国际,并致力打造习近平总书记治水理念莆田学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水情教育基地。 

  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十大最美水工程等荣誉。木兰溪已成为流域系统治理的样板工程,入选水利部示范河湖和首届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 

    东有木兰陂,西有都江堰  

  并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文明双璧” 

有了木兰陂 

才有了福建四大平原之一的兴化平原 

才有了莆田“文献名邦”之美誉

木兰溪,莆田的母亲河。在莆田境内,西起山脉,东入大海,全长105公里。  

木兰陂 

国家水利风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木兰陂 

跨木兰溪而建 

是拒咸蓄淡工程典型代表 

木兰陂建成前 

木兰溪水泛滥成灾 

海水因涨潮溯溪而上

潮去洪退,盐碱遍地 

木兰溪两岸的南北洋 

只生蒲草,不长禾苗 

木兰陂建成后 

使咸淡水分开 

一边为淡水,一边为滩涂 

上引溪洪灌溉,下阻海潮侵蚀 

变沧海为桑田 

    使“蒲田”为“莆田”   

一半翡翠绿,一半豆沙粉(图片/莆田文旅)  

木兰陂 

始建于1064年

历时20载,两次功亏一篑

第三次方告成功

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见证

入选我国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三次筑陂史 

  第一次筑陂,被洪水冲垮   

  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倾尽家财携10万缗钱入莆建陂,功成之时被山洪冲垮,钱四娘悲愤之下投水殉陂。 

  第二次筑陂,被潮水冲垮 

  1068年,长乐人林从世携10万缗钱来莆筑陂。接近完工时被潮水冲垮。 

  第三次筑陂,大功告成 

  1075年,北宋朝廷倡导兴修水利,应召而来的闽侯人李宏携7万缗钱来莆,在智日禅师协助下筑陂,莆田三余七朱、陈林吴顾十四大户捐钱70万缗,历时8年筑陂成功。

木兰陂全景图(摄影/蔡昊)   

木兰陂陂体 

全长219.13米,高5.2米

由32根4.5米长、4吨重的将军柱

作为陂墩砥柱,千年不垮

木兰陂(摄影/林瀚)

站在木兰陂上 

脚踏宋代花岗岩 

听千年潮音,捧千年潮水 

看一天两次涨潮 

观九月天文大潮 

潮水漫过木兰陂与溪水相会 

仿佛一眼千年

木兰陂渠系

 全长309.5公里 

  由南北洋平原上的大小沟渠组成 

将木兰溪水 

七分引入南洋平原 

三分引入北洋平原

木兰陂渠系工程示意图(制图/吴荔三)

  南洋渠系 

  通过回澜桥闸,引水灌溉南洋平原。莆田三余七朱、陈林吴顾十四大户,舍私田5000亩,资助南渠建设。(摄影/蔡昊)

洋渠系 

通过万金陡门,引水灌溉北洋平原。北洋渠系连接入海口,形成四通八达的黄金水道,溪海联运,商贸发达。(摄影/佘琦辉) 

塔仔塔 

  位于木兰溪出海口溪海交汇处,是引导船只航行标志,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历经数次地震,仍然屹立于海天之间。(摄影/林明基)  

木兰溪水通过南北渠 

灌溉南北洋平原16万亩良田 

蓄水3100万立方米 

素称“平原水库” 

造就了莆田的农耕文明  

  兴化平原 鱼米之乡,福建四大平原之一。(摄影/蔡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