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要闻

锐意进取 大胆改革
福建防汛抗旱“三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7-12-19 11:30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编者按

近几年来,我省着力推进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向社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关工作得到国家防办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介。20171127日,在国家防办、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委会举办的全国防汛抗旱学术年会上,董国华主任代表我省作了典型发言。20171215,国家防办在《防汛抗旱信息》第34期上以《锐意进取 大胆改革 福建防汛抗旱‘三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题专刊向全国推介我省经验作法。现将该信息印发全省,供各地参考借鉴。

 

在近年来的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中,福建省防汛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大力引进先进科技,不断提升防汛抗旱防台风技术和装备水平,积极探索改进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全力推进防汛抗旱工作社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一、全面推进防汛社会化

随着社会各界对防汛防台风工作要求和期待的日益提升,近年来,福建省通过不断提高全民防灾避险意识,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变单一的部门防汛为全民防汛,探索出一条破解制约防汛防台风工作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1. 完善防汛预案和强化演练。每年汛前省防指都要组织各市县开展防汛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特别是在“防汛最后一公里”——乡村一级,全面落实“预案到村”机制,全省1.5万多个行政村都编制了村级防汛防台风预案,查清危险区人员分布,落实预警通知、转移组织等工作责任人,明确联络方式、避灾点位置及转移路线,确保转移工作“底册清、情况明、责任实”。同时,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防汛防台风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基层干群对预案的认知和熟悉程度。

2. 制定抢险救援补偿办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近年来福建省防汛抢险救援补偿实践,研究制定了《福建省防汛防台风应急抢险救援资金补偿管理办法》,明确了抢险救援工作“先抢险、后补偿”的方式,细化了补偿定额,对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汛抢险救援起到积极作用。

3. 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库。去年省防指普查汇总登记了全省水利、交通、住建、国土、卫生、农业、林业、海洋等八个行业共378支省级抢险救援队伍信息(其中专业技术队伍223支、施工服务队伍155支),并完成数据库的组建,为今后防汛抢险救援力量应急调配和社会购买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4. 积极推行社会购买服务。全省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购买防汛抢险社会服务,组建了省防汛机动救援支队、防汛排涝支队和防汛无人机救援队等民间专业队伍。如福建省防汛机动救援支队,是在泉州迅捷应急救援队这样一支民间组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支队伍有各领域抢险救援专业技术人员70多名,配备有生命探测仪、水下声呐探测仪、水下探测机器人、大坝涵洞探测机器人、应急救援车、无人机救援等装备,除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还为各地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救援技能培训。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福建省各地市采取购买应急排涝服务的方式,以解决地方财力不足、无法大批量购置排涝设备的矛盾,补齐了应急排涝能力不足的短板。

5. 加强业务培训和科普宣传。全省每年平均投入培训经费近200万元,年培训达200班次、1.5万余人次,及时更新基层队伍防汛知识,有效提升业务水平。省防汛办强化与武汉大学、省委党校等省内外院校的沟通联系,通过联合办班,增设现场演练、技能培训等多种科目,拓展培训形式。省防汛办还组织专人结合省情编写了《福建省防汛防台风抗旱典型案例教材》《福建省防汛指挥长培训教材》《中小学生防台风知识读本》《台风暴雨洪水和地质灾害公众防御指南》《福建省防汛应知应会手册》等书籍,向各级各部门广泛赠发超30余万册,让防汛防台风知识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有效提升全社会防汛主体意识。

二、全面推进防汛信息化

精准防汛离不开精准预报,精准防御离不开精准指挥,而预报和指挥都离不开信息化这个基础。福建省防汛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近年来,更是把智慧防汛作为防汛信息化的长远发展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防汛预警预报、决策指挥、应急通信的信息化水平。

1. 构建更精准的预警预报和指挥决策体系。通过在监测领域应用卫星云图、气象多普勒雷达、水雨情自动计量等技术,确保灾害预警更加及时,实现看得更远;通过在预报领域应用大数据运算、计算机仿真、洪水演算等技术,逐步提升预测预报精度,实现算得更准;通过在管控领域应用北斗和GPS卫星定位、海域电子围栏、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加大对重点部位、目标管控力度,实现控得更严;通过运用洪水风险图和山洪灾害防治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推行地理、交通、区域、人口、物资、队伍和不同等级洪水影响范围等信息“一张图”展示的模式,实现全省84个县(市、区)防汛防台风挂图指挥;通过防汛信息的互通共享,构建了横向联结水文、气象、海洋等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村的预警预报和指挥决策体系,保障防汛指挥决策需求。

2. 构建稳定、高效、多途径的应急通信体系。近年全省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省、市、县三级高清视频会商系统,下一步计划再投入1.2亿元将该系统建设延伸到乡镇。此外,建设了防汛移动卫星指挥平台,通过亚洲五号卫星,可以把现场实时情况传到省防指和各级指挥部,并通过该平台与各级指挥部进行点对点的视频会商,为防汛抢险通信提供应急保障。全省还投入1030万元为929个乡镇配备卫星电话,确保防汛指挥畅通。每个设区市、县配置基于高速通信网络的单兵移动视频设备共93套,在工程出险、防台风防暴雨等应急状态下,可随时将灾情、险情视频图像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供防汛抢险指挥决策。

三、全面推进防汛智能化

近年来福建省在防汛抗旱防台风领域十分注重引进先进科技,积极吸纳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极大地提升防汛工作的硬实力。

1. 应用无人机开展汛情灾情侦测调查

依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成立了省防汛无人机救援队,组建了视频无人机、正射影像无人机、倾斜摄影无人机的飞行编队,搭建了地面站、数据加工以及信息管理发布三大应用平台。制定出台了《福建省防汛无人机管理办法》《无人机飞行安全细则》等,从制度上规范了无人机的使用管理。今年汛期,省防汛无人机团队共执行灾情调查、地灾点监测、内涝点排查和河道巡查等任务近20次,累计飞行380架次,飞行总里程超400公里,监测面积约370平方公里。

2. 大力采购大功率排水车破解城市内涝顽疾

为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201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追加省级财政960万元为省属防汛机动抢险队配备了6台大功率“龙吸水”移动排水车,各地市也积极购置配备应急排涝装备。目前全省各类“龙吸水”设备超过70台套,总排水能力达到10余万立方米每小时。2015年以来,在防御多次强台风暴雨期间,“龙吸水”排水车在排除内涝险情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累计排水超过1000万立方米。

3. 应用救援新装备提高搜救能力

为更好地组织防汛抢险和工程抢险,福建省近年来大量使用机器人等各式新装备,大幅提升救援能力和作业效率。如省防汛机动救援支队配备了工业水下机器人、缆控水下机器人、微型水下观测型机器人和涵洞探测机器人等,通过远程操控,可对河道、水库的水下情况及大坝、涵洞等水利设施内部进行勘察和实时影像拍摄,为水下救援、工程隐患排查及水利工程抢险提供决策依据。该队还引进了最新的3D水下声纳扫描仪和水陆双向通话潜水设备,使得救援人员搜救时能精确地获取水下结构、人体、物体等数据,有效降低潜水员水下探摸风险,同时可与水上人员建立有效通话联系,及时传达救援信息和指令。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