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学习强国:新起点 再出发 以水为笔书华章

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2-04-01 09:53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新起点,再出发。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水利工程,一条条流淌不息的幸福河湖,一个个躬身前行的水利人……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都见证着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响彻在八闽大地。

  2021年,福建省多项水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河湖长制工作再获国务院表彰,创新“债贷组合”融资模式和抗旱保供水工作得到国务院批示肯定……“十四五”水利开局良好,多点开花,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保障。

  长泰枋洋 溪口闸坝

  “稳” 水利工程建设欣欣向荣

  铿然起步,稳中有进。

  岁末年终,走进长泰区枋洋镇,高耸的上存大坝犹如展翅的白鸥,落在翡翠色的龙津溪水面上,呈现出一方“高峡出平湖”的盛景。

  这是长泰枋洋水利枢纽的一个重要关节。长泰枋洋水利枢纽与北溪引水工程实现水量互补、安全备用,同时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该工程横跨漳州市长泰区、厦门市集美区,由上存大坝、尚吉电站、溪口闸坝及溪口至许庄引水隧洞组成,由厦门漳州两市合作共建。工程投入运行后,年均可向厦门市提供约2亿立方米的优质原水,成为厦门名副其实的“第二水源”。经过多年攻坚克难,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迎来漂亮的“收尾”,正式宣告验收竣工。

  无独有偶,同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一闸三线”也取得了重大进展:1月14日,莒口——东张水库正式通水,通水后,闽江、福清东张水库、永泰大樟溪将联动供水福清,为福清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良水资源。与此同时,据省水投(平潭)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苏表示,东张水库通水后,平潭每天的调水量从原来的7至8万吨增加到10至11万吨,推动“岚岛”解渴。

  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主体工程首仓混凝土顺利开浇,罗源霍口水库主体完工,尤溪汶潭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 “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水利全年完成416.31亿元投资规模,居全国第七,各地争相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全省新开工重大项目171个、超额55.4%,完工100个、超额42.8%。

  福鼎市马冠水厂

  “安” 民生水利筑牢三道底线

  水利万民安为先。

  铺展“大水网”,成果惠及基层,守住民生水利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水质混浊、旱季断水、取水不顺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福鼎市资国村村民。2019年下半年,资国村接入统一的自来水供水管网,与福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接轨。2021年下半年,项目完工验收,家家户户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放心水”。随着汩汩清泉流入村庄,资国村大力推进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扮靓了乡村颜值,带动近郊游愈加火爆。

  在福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推进,势不可挡。截至2021年底,全省73个县区完成规划编制,59个获批、38个开工,2021年共完成投资70亿元,建设规模化水厂90个、管网8189公里,惠及317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增至88.7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

  为民办实事项目是福建民生水利攻坚的“堡寨”。2021年,首批10个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全面建成,16个重点中型灌区完成节水配套改造,改善灌溉37.9万亩。水利扶贫成果巩固拓展,助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2021年,“重组改革”让福建省水投集团昂首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发挥其在城乡供水融合发展中的“挑大梁”作用,在现有32个合作县基础上,重点推进中闽水务合作县签约落地,新增开工5个县,力争龙岩、福鼎、闽清等地率先全面建成。

  “建所到乡(片)、运维到村、服务到户”的农村供水三级管护机制逐步建立,“一家统管、分级管护”管理格局日益推进,福建朝着实现城乡供水同水质同管理同收费同服务的融合目标迈进一大步。

  防抗结合,积极作为,守住民生水利的第二道安全防线。

  一手防汛。福州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基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每至汛期,台风暴雨频发,“城区内涝”便是福州的一大安全隐患。紧扣防汛、防涝,福州加快“上截、中疏(蓄)、下排”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构筑全要素指挥调度体系,统筹调度城区上千个库、湖、河、池、闸、站等水系要素,实行“排水防涝一张图”作战。据悉,其“高水高排”工程建设已进入“下半场”,将减缓山洪入城造成内涝的压力,增进市民的福祉。

  一手抗旱。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于2018年8月5日通水,时至如今,供水量已破千万吨。2021年,常年缺水的金门遭遇了56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福建晋金供水有限供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巡检设备做记录,实行24小时水质、水压、流量实时监测,保质保量向金门供水,日供水量增至1.9万吨,约占金门县日常供水总量的73%,帮助金门战胜了旱情。

  2021年,福建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机制,成功防御19场暴雨、6个台风侵袭,最大限度减少灾损,水旱灾害防御取得全面胜利。

  行业监督管理连续3年名列全国第一,水利建设质量全国考核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排名全国第6,连续2年跻身A级行列,彭村水库工程获评全国水利行业最高奖“大禹奖”,水利高质量建设三年行动和工地标准化建设、智能化监管成效明显……重质量、强监管,福建水利安全保障全面强化,守住了民生水利的第三道安全防线。

  综合治水东关镇桃溪试点项目

  “治” 水生态文明助力高质量发展

  治理,从来不能一蹴而就。正是静水深流、久久为功,才推动福建水利从“治变”向“质变”转化,实现水生态文明向高质量发展跃迁。

  “荒、穷、苦,所以要治!”

  “要在‘根治’上精准发力,全力突破重难点问题!”

  “追求更高质量的治理,任重道远!”

  曾经的“荒山”“火焰山”,今日的“青山”“花果山”,从水土流失为什么治到怎么治,福建长汀县秀出了一张绿富共赢的生态答卷。全省水土保持率增至92.48%,保持全国领先水平;3个典型县区、3个清洁小流域、1个水保科技园、1个生产项目登上国家水土保持示范榜。

  2021年10月,在云南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长汀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入选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长汀经验”走向世界,打响福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

  人不负青山,绿水更长流。

  河湖治理,蕴藏着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潜力。

  3批12个试验县统筹整合涉河项目、资金,开展全县域、全流域综合治水试验,形成由党政主官亲自担责、水利部门协同作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治水新局面。至2021年底,已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水经验。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在福建掀起治水热潮,成效初显。2021年,经水利部、财政部评估核查,建宁、秀屿(含湄洲岛)、南安等3个试点县实施情况分别评为优秀、优秀、良好。2021年6月,连江县又纳入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总投资4.74亿元,按下美水兴水加速键。

  流域治理更加系统。省级总河长挂帅,牵头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实施九龙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稳步推进敖江水源保护示范区建设,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水质稳中向好。

  河湖水系更加健康。继续实施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新增河湖生态走廊252公里。179条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体检”全部合格,健康良好率91.1%。12条主要江河Ⅰ~Ⅲ类水比例97.3%,高出全国均值约14个百分点。三明市河湖水质100%达标,5个县区跻身全省水质综合排名前十。

  治水合力更加强大。闽江流域6地市建立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九龙江流域4地市联合颁布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决定,全省10地市河长学院(研究院)全覆盖,“河小禹”荣获全国志愿服务大赛金奖,民间河长、巾帼河长、企业河长竞相亮相,全民护河成为时代潮流。

  潮涌八闽兴,启航新征程。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一颗坚如磐石的初心,更需要付诸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努力。“十四五”蓝图徐徐展开,“一河一网一平台”布局为水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福建水利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向未来,更光明。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