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省水利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水利报:精准调度 智慧防御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8-08-16 10:13 点击数:{{pvCount}}
| | |
相关文章:

盛夏时节,福建省永春县吾峰镇吾西村。远处天马山巍然耸立,山脚下霞陵溪支流三交溪蜿蜒穿村而过,河道清水潺潺,护坡绿草茵茵,羊群悠闲吃草,一幅生机盎然、人水和谐的图景。 

然而,三交溪也曾有并不安澜的过去。在2014年以前,一遇暴雨,天马山形成的山洪倾泻而下,在杂草丛生、淤积严重的河道内外肆意奔流,肆意冲毁房屋、耕地。 

从群众苦不堪言到群众交口称赞,变化源于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的建设。福建省水利厅大力实施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不仅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也让昔日臭沟黑沟变成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另一方面,坚持非工程措施建设并举,完善监测体系、群测群防体系、工作责任体系、村级预案体系等,努力推动防汛抢险工作再上新水平。 

 

构筑防线治理预警“两手抓”

 

依山傍海,千岩竞秀,碧水蜿蜒———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建,以“清新”美誉闻名遐迩。险坡沟壑纵横,风光怡人。然而,太平洋暖湿气流带来的丰沛降水,令人捉摸不透的小气候,也给多山的福建带来了巨大的山洪灾害威胁。 

“2013年开始,国家防总下达投资1.8亿元,在福建省实施18条重点山洪沟的防洪治理工程。”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邓冈介绍,“在此基础上,我们完成配套资金6000万元,实际实施了24条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目前,工程已经全部完工。” 

工程措施是基础,非工程措施是提升。 

2014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建成带宽达500M的省市两级水利防汛数据传输高速承载网,实现省到市500M、市到县10~50M、县到乡2~10M的水利防汛部门网络连接,并在省市两级建设了防汛数据汇集平台,提高防汛决策部署和指挥工作效率。2015年开始,福建省启动对防汛视频会商指挥系统的升级改造,将省、市、县、乡四级视频会议从标清升级到高清,建成了覆盖省、9个设区市、84个县、1108个乡镇和开发区的防汛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实现视频会商到乡、指挥部署到乡和视频会议进村入户的目标。同时,实现了手机移动会商,视频监控融合,海量视频同步播报,建设了省市两级的仿真会议系统,成为山洪灾害防御的“大脑中枢”。 

天地一体化防汛远程视频监视系统,则成为山洪灾害防御的“千里眼”“顺风耳”。除了密布全省的防汛远程视频监视系统外,福建省探索建设了移动卫星指挥平台,全省每个设区市、县配置基于3G通信网络的93套单兵移动视频设备,在省里配备了移动卫星通信车和指挥车。在工程出险、山洪灾害等应急状态下,可由携带设备的抢险救灾人员随时将灾情、险情视频图像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以供参考决策。 

预警体系是山洪防御的“传声筒”。防汛信息查询发布系统的建设,使短信预警和区域化发布成为现实。当台风、暴雨、山洪达到一定预警值,系统自动向防汛办人员发布内部预警提示。灾害到来前,省防办协调通信管理部门,向受威胁或可能影响地区的手机用户发布防灾公益信息。如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登陆前,福建共发送3550万条次预警短信。 

如何在前期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山洪灾害防御的成效,尤其是解决无资料小流域山洪的预警预报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福建省水利厅2014年与中国水科院合作,在顺昌县和柘荣县进行了小流域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试点建设,构建了适用于无资料山丘区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方法,实现小流域暴雨洪水连续模拟,实时发布山洪动态预警,提高预警质量和预见期。2016年9月,福建接连遭受台风“莫兰蒂”“鲶鱼”袭击,系统实时滚动预警预报,为人员转移避险赢得时间,有效地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依托“数字福建”共享平台,福建省防汛、水利、水文、国土、气象等部门实现了多部门数据的初步融合和应用系统的相互调用,尤其是2017年汛前初步实现了防汛、气象雨量数据的融合上报,2018年实现了多部门20多万路视频监控的汇聚,部门共享防汛信息资源,共同抵御山洪灾害。 

福建还积极向新媒体借力,扩大预警影响范围。福建省2015年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媒体发布新途径———96100短号对外服务、防汛微信公众号,并聘请了福建日报新媒体部作为福建防汛微信公众号的采编队伍。2016年台风“莫兰蒂”登陆前,微信公众号主动推送台风路径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台风暴雨及山洪,预警信息在朋友圈转发量近300万。 

“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延伸和扩展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提升了福建省基层防汛决策指挥能力,创新了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既懂水利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群众抵御山洪灾害的意识。”邓冈如是说。 

 

群测群防危险转移“无盲区”

 

三明市沙县高砂镇龙江村村民汤圣江的老屋,紧挨山体,是地质灾害风险户。在他的屋门口,贴着一张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本户情况、联系方式、预警信号发布人、撤离路线、灾害地点、本户注意事项等一目了然。高砂镇镇长蔡发木说:“每个村都要填写情况汇总、人员情况表及明白卡,乡镇统一汇总后上报县里,危险人员的情况很清楚。” 

2018年汛前,福建省安排各地对低洼地带、地灾点和危旧房屋等危险区进行深入摸排调查,弄清危险区人员分布,切实落实预警通知、转移组织等工作的责任人,明确联络方式、避灾点位置及转移路线,并建立专门台账,制作入户明白卡,确保转移工作“底册清、情况明、责任实”。 

参照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福建省总结出了“精准防灾”的工作方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福建省开展了低洼地、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建档立卡”工作,对乡村危险区域转移人员进行建档立卡。在各级统计的基础上,建设了预案管理系统和危险区域转移人员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将全省23.5万存在灾害风险的群众分类录入系统,风险户人员组成、风险类型、防汛负责人等重要信息可以随时掌握,动态跟踪,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参考。 

谢鸿山是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荣屋村的防汛信息员,每年汛期,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借助龙岩市自主开发的“防汛大联勤”系统,谢鸿山可以实时掌握水雨情信息,遇到险情他提前通知村里几名铜锣长,组织群众转移。他说,预警短信可随时随地发送至村广播站,通过广播告知全村群众。 

福建省在全省929个乡镇配备卫星电话和无线数字集群电话,确保在发生严重灾害、出现供电通信中断的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持防汛指挥畅通无阻,保证防汛抢险、抗洪救灾和指挥调度的各项指令及时传递到灾区。在常规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卫星把灾情、险情、汛情等实时情况传到省防指和各级指挥部,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应急通信。 

山洪灾害来势迅猛,成灾快,突发性强,群测群防是防御山洪灾害的重要手段。福建省在全省所有行政村设置了防汛信息员。在此基础上,龙岩市还在每个自然村设立了1名防汛预警铜锣锣长,专门负责监测、传递汛情及山洪灾害险情,组织群众转移。 

按照汛期7个月计算,龙岩市给予村级防汛信息员月度津贴及防汛大联勤通信费共计1400元,锣长津贴200元,防汛信息员、锣长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通过最广泛的宣传动员,广大群众自觉避险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防救的能力得到提高,防汛实现全民化。 

2016年年初,龙岩市启动了基层防汛抗灾能力建设示范化建设,对全市70个示范村各补助1万元,用于购买防灾物资,提升基层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抢险处理能力。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山洪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夯实了群测群防的基础。 

“近年来,福建省持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建立了乡村雨水情监测体系、群测群防体系、工作责任体系、村级预案体系。”福建省水利厅副厅长梅长河介绍说,“我们实施了山洪灾害普查与调查评价、山洪沟治理及预警平台到乡、卫星电话到乡、铜锣到自然村等项目,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预警短板问题,增强了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提高了全省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智慧防灾软硬实力“双提升”

 

在松溪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墙上悬挂着醒目的防汛指挥图,图上可见松溪县全境,各地点山洪灾害安置人数、灾害点、防汛仓库、转移路线等一一标注,水系情况、洪水汇流时间、距离等也清晰明白。看似简单的一张图,却可以帮助决策者感知全局,科学作战。 

2016年,福建省在全国首创“防汛指挥图”,分为纸质图和电子系统,后者也成为“智慧防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汛前,全省84个县(市、区)全面完成防汛防台风作战指挥图的编制并投入使用,河流、工程、灾害点、避灾点、交通、人口、物资、队伍等要素信息在一张图上清晰标注。同时,将“防汛指挥图”延伸到乡,全面实现防汛防台风挂图指挥。 

首个防汛指挥图电子系统已在松溪县投入运行,解决了山洪灾害防御决策最关心的“水从哪里来,来水有多大,哪里有危险,如何安全转移”问题。电子系统集成了防汛基础底图、高精度航拍影像图、倾斜摄影及三维地形模拟等数据,实现了地形、防汛要素、汛情灾情的可视化和预报精准化。在部分区域低洼地房屋高程精准测量的基础上,建立水淹分析模型,可精准得出山洪灾害淹没范围内的房屋数量及受影响人口数量,实现了所有要素在一张图上体现,并有效应用于指挥决策。 

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海量数据管理等高新信息技术,福建构建了更先进、实用、高效的防汛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水情、雨情、台风、水库、堤防、水闸、地名等内容三维数字影像实时查询和展示,开展了物联网防汛物资仓库试点、防汛舆情、洪灾评估、抗旱业务、内涝监测(试点)、测雨雷达(试点)、防汛VR演练等系统的建设,搭建防汛指挥决策综合管理平台。 

福建首支专业防汛救援队———省防汛机动救援支队,近年来在防汛救援及工程抢险中大量使用机器人,使搜救和抢险更加安全迅捷。救援支队配备了工业水下机器人、缆控水下机器人、微型水下观测型机器人和涵洞探测机器人等,通过远程操控,可对河道、水库的水下情况及大坝、涵洞等水利设施内部进行勘察和实时影像拍摄,助力及时高效进行水下救援、工程隐患排查及水利工程抢险。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超强暴雨台风导致的山洪经常造成局地通信、道路、电力等中断,成为“信息孤岛”。福建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划拨专项经费700余万元,为50个防汛防台风重点县和防汛机动抢险队配备了57台防汛无人机。同时成立省防汛无人机飞行队,搭建了无人机地面站、数据加工以及信息管理发布三大应用平台,可第一时间获取灾后汛情、险情、灾情,迅速组织抢险救灾。 

更多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化装备不断武装抢险救援队伍,各种“防洪神器”不断研制并投入使用,福建省抵御山洪灾害抢险工作的硬实力大幅度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运用于抵御山洪灾害工作各个环节,抢险队伍、设备等通过云计算统一调度,指挥系统快速、可视、高效,抢险实现信息化、数据化、指令化,福建省山洪灾害抢险软实力也进一步提升。 

“年初以来,全省平均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但局地短时强降雨多发频发。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省防指统一部署,按照‘精准预报预警、精准指挥调度、精准组织转移’的要求,全面做好暴雨防御工作,努力减轻了灾害损失。”福建省水利厅厅长赖军说,“推动防汛抢险工作再上新水平,是我们当前最迫切的重要任务;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防御洪涝灾害的综合能力,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努力目标。” 

附件下载: